愛迪生的五種創新思考法

 

1  

 

你一生中所需要的好運全都在你的想像力中,等你去發掘。想像力是你心中的小工廠,能將意念能量轉為成就和財富。──拿破崙.希爾

 

愛迪生「對所有實驗都保持樂觀看法」,讓他在逆境中持續不懈,拒絕把「意外結果」稱為失敗。他認為人們太快放棄,與成功失之交臂、轉而接受失敗。他說:「我們最大的弱點就是放棄。成功的必勝做法就是再試一次。」

即使遭遇慘敗,愛迪生還是保持樂觀。1914年,西橘中心六棟留聲機新工廠發生大火,另有七棟建築同時遭到毀壞,六十七歲的愛迪生平靜地目睹這場災難。堆放易燃電影膠捲的庫房起火,波及木造的留聲機工廠,然後火焰又迅速延燒到周遭幾棟水泥建築──二十世紀初,人們相信水泥是防火建材。愛迪生有什麼反應呢?他聲明他會在十天內重新開始製作留聲機唱片,並立刻著手安排重建計畫。

愛迪生的損失包括實體結構、留聲唱片錄製、製造設備和其他財產,預估總額高達七百萬美元──相當於今日的一億六百萬美元。建築物部分獲得兩億美元的保險賠償,再加上愛迪生公司的自保意外險賠償,還需要愛迪生自掏腰包補足差額。他二十二歲的兒子查爾斯立刻到現場陪伴父親,心想愛迪生可能承受不了打擊。結果,卻意外看到父親對他微笑,請他去找米娜來,說她此生不會有機會看到這樣的景觀。

愛迪生面對火災不畏縮的態度更突顯了他深植於心的樂觀個性。保羅.伊斯瑞描述:「別人眼中的災難和失敗,他卻能從中找到機會,把它視為改良新方向的契機。」愛迪生提到重建留聲機工廠時,表示可以「利用亨利.福特最新改良的工廠設計」,而福特是當時最頂尖的現代工廠設計大師。愛迪生說:「我要修建水泥建築,希望能重新妥當安排機械設備,以便善加利用福特先生的設計。」

愛迪生的樂觀創造出一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人們為他著迷。他為同事、顧客、廠商、記者和投資人激發信心。即使面對窘境,愛迪生也能讓人們對他信服。例如,愛迪生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研究儲電池,整個實驗沒有出現一次理想結果。同事瓦特.馬洛瑞(Walter S. Mallory)問他,為什麼沒有結果還堅持要發明新的儲電池,愛迪生快活地說:「結果!哎呀,老兄,我得到了一大堆結果。我知道幾千個無法奏效的事情!」愛迪生把負面事件視為必然成功之途的暫時倒退。

「魅力」這個字意指「擁有吸引別人的超凡能力。」愛迪生的魅力型樂觀主義讓能夠他吸引各界支持他的發明。他的正面態度激勵了贊助者,所以他能夠在經濟無虞下,持續鼓勵所有員工和顧客。他的投資人之一,丹尼爾.奎格表示:「你的聲音和信心滿滿的臉孔,總能鼓勵我們振作精神。」

愛迪生成為公眾人物後,他的正面觀點有了更廣泛的影響。他在國家遭遇困境時,起身鼓勵全國。他說:「要勇敢。我在商界看過多次蕭條。美國總能以更強壯、更繁榮之姿重新站起來。我們要像祖先一樣勇敢。堅持信念!勇往直前!」這番話讓各行各業的人全都振奮起來。

愛迪生最喜愛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說過:「我們心中的懷疑是叛徒,讓我們害怕嘗試、失去我們可能獲得的好處。」愛迪生很能體會這句話的真理。他的樂觀主義驅使他嘗試各種改變世界的創新,並創下成功。心理學家凱倫.霍爾尼(Karen Horney1885-1952)在二十世紀初針對樂觀主義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她發現,多數人只要決心全力以赴、達成某事,最後都能成功。研究指出,人們所謂的「失敗」,多半是懷疑心作祟,讓他們有所保留、太快放棄。就像愛迪生說的:「幾乎每個人在有了構想、執行遭遇瓶頸時,就感到氣餒。這還不是氣餒的時候。」他又說:「人生的失敗多半是因為人們放棄時,不知道成功已近。」

賓州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作者馬丁.賽立曼(Martin Seligman)博士研究樂觀主義近三十年。他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了愛迪生法則。根據賽立曼所言,樂觀主義者在人生各個領域所得到的結果要優於悲觀主義者。研究指出,樂觀主義者不管是在學業、人際關係、運動場和職場上,表現都比較好。他們對於感冒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較強,他們擁有較長久、快樂的人際和感情關係,他們較快從疾病和傷害中復原。樂觀主義者賺的錢遠比其他人多。賽立曼指出,相較之下,悲觀主義者技能比較高超,並且能夠精準地分析眼前問題。悲觀主義者認為樂觀主義者只是還未看清事實。不過,雖然樂觀主義者喜歡把世界看得太過美好,但長期研究證實,即使在樂觀主義下出差錯,還是會有好結果出現。

 

當悲觀主義看到以上研究結果時,他們會說:「哦,好極了,我注定一輩子失敗。我知道我毫無指望。」好消息是,他們並非毫無指望,因為賽立曼強調,樂觀主義是可以學會的。它是你個人創新認知力的要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