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都了解在人生過程中,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有所謂的「一帆風順」。

這些道理固然潛顯易懂,但真正遇到問題,與 同事意見不同,遭受到流言中傷,

朋友冷語相譏,那種低潮與挫折可能只有當事人體會得到。有些人選擇離開,

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感受,更有些人因此選擇迴避、不 敢再輕易嘗試。


 看事情不應該只看起點,而是要看終點


還記得讀師專時,有位軍訓教官分享自己的一段故事;

他的 小兒子參加大學聯考,放榜結果沒有如預期般考上

自己鍾情的國立台灣大學,只考上私立輔仁大學,

由於苦讀三年的最大心願幻滅,小兒子心有不甘,

於是找老爸 (軍訓教官)商量重考,想再補習一年-目標台大。

教官問小兒子苦讀完大學有何打算?

小兒子回答:讀完研究所一直是他的目標。

教官於是說:「既然你未來想讀 研究所,那現在讀那一所大學有何差異,

重點是好好讀完四年,考上心儀的研究所,何必再浪費一年時間重考呢?

看事情不應該只看起點,而是要看終點。」

四年後,小兒子從輔仁大學畢業,並考上臺大研究所。



看事情確實不應該只看起點,也不能光鑽研中途的挫敗,

更重要的是要看能不能到達終點。

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時候環境險惡, 有時候 機運不佳,

或是自己不夠成熟導致失誤連連,

如果這時候自己也選擇放棄,那就真造成了山窮水盡。

如果能換個角度想,重新喚起初來的心與目標、理想、願景,

想 想一起打拼的夥伴,承認自己的挫敗,重新檢視自己的缺失,

再試一試,或許就柳暗花明了。


成就感是經由小挫折累積堆砌而來的


所謂的成就感不就是經由那些小挫折累積堆砌而來的嗎?

如果我們完成目標時,回顧這其中過程,

發現一路順暢沒什麼阻礙,沒有挑戰性的結果,

相對的也沒有成就感。


一家外商公司業務經理簽下了當年度該公司最大宗生意,

公司為此辦了慶功活動,會中業務經理上台致詞中笑著

提到:「因為太順利,沒什麼感覺,倒是之前辛苦經營

二年所簽下的案子令他印象深刻,久久無法忘 懷。」



其實那個行業早期不辛苦、沒有挫折,

那個成功人士背後不是嚐盡了各種心酸,

只是這些過程容易讓人遺忘,而成功後的果實常使旁人印象深刻。

當我們看到口足畫 家作畫時,除了讚嘆其精巧獨到的技藝好,

是否想到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是否充滿荊棘,

他必須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成功地作畫。

罹患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先生,從小無法站立,但憑藉著毅力,

他克服了各式各樣的困難,不但能四處演說還成立基金會幫助別人,

他告訴大家:「態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

 


的確,有些人面對問題、挫折時,

經常在還沒努力時就「輕言放棄、自動投降、束手就擒」,

如果我們的心態是逃避而不是面對它、擁抱它,

問題、挫折仍然存在, 即使換行業,又是如何呢?

遇到挫折就放棄、覺得不適合就選擇離開,如此是相當可惜的事,

因為自己尚未全心全心意投入,怎麼知道適不適合呢? 


愈具挑戰性的成就,一定也愈多挫折,當你覺得不適合做那個行業時,

是不是在逃避呢?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檢討失敗之處。改善之後重新出發。


集中思考去面對它,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曾在雜誌上讀到一位經驗豐富的船長說:

「在海上看到颱風、海浪像一排巨牆,

這時有三種方法選擇:第一方法是掉頭逃走,

但是颱風的速 度比船還快,所以這是死路。

第二個方法是從旁閃開,但是船如果左、右轉與颱風垂直方向,

受風面積加大,這時船容易翻覆,所以行不通。

第三個方法是加足馬力,緊閉船上所有窗戶、艙 口、對準颱風方向衝過去,

唯有如此,才有機會脫離颱風的威脅。」

 


當你遇到困境、瓶頸、挫折、離解之處,集中思考去面對它,

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那麼問題永遠是問題,

下次仍會碰到相似的瓶頸。

相似的問題永遠無法解決。遇到危險時,如果機智的面對它,

就等於化解一半的危機,碰到難題,如果記取教訓勇敢面對他,通常有成功契機。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你覺得呢?

有人說完成目標就像石匠敲石塊、或許敲打九十九次仍不見裂縫,

可是第一百次時,石塊就裂開了,我們知道,那並不是最後一下成功的,

而是前面的九十九所奠下的基礎。

相信只要能好好的思考修正,所有的挫折與黑暗都將是光明來臨前的養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fe Coach 的頭像
    Life Coach

    LifeCoach人生教練成長顧問

    Life Coa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